建设独特韵味别样精彩世界名城

重要文件

中共杭州市委 杭州市人民政府 关于实施“拥江发展”战略的意见

信息来源:“中国杭州”政府门户网站 发布时间:2018-04-17

中共杭州市委  杭州市人民政府

关于实施“拥江发展”战略的意见

 (2017年11月30日)


  为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省委十四届二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市委十二届二次全会和市委城市工作会议决策部署,全面提升杭州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和生态环境质量,加快建设独特韵味别样精彩世界名城,现就实施“拥江发展”战略提出如下意见。

  一、背景意义

  钱塘江横贯杭州市域,是浙江和杭州的“母亲河”,是生态保护建设的重要区域,也是杭州城市发展的重要轴带。实施“拥江发展”战略,是事关杭州长远发展全局的一项重大决策,是推进杭州一流城市和世界名城建设的重要部署。

  (一)推进“拥江发展”是深化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责任。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强调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钱塘江流域自然山水秀美、人文积淀深厚、城乡格局兼备,在杭州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独特作用。杭州必须顺应生态文明建设新要求,以实施“拥江发展”战略为重要抓手,全面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切实加强钱塘江综合保护,促进流域可持续发展,更好地推动生态文明之都和美丽中国样本建设,造福子孙后代。

  (二)推进“拥江发展”是优化城市空间格局的战略选择。进入新世纪以来,杭州积极实施“城市东扩、旅游西进、沿江开发、跨江发展”战略,着力推进城市建设重心从“西湖时代”向“钱塘江时代”转移,规划建设了杭州高新开发区(滨江)、钱江新城、钱江世纪城、下沙新城、杭州大江东产业集聚区等一批重大平台,推动了城市扩容,促进了市区一体化融合发展。纵观世界知名江河城市,大多以江河为主轴,依托资源禀赋和特色文化,发挥自身优势,推进城市跨越发展。杭州必须顺应城市发展潮流,充分发挥“一江春水穿城过”的独特优势,完善“多中心、网络化、组团式、生态型”的城市框架,优化发展空间和功能布局,实现“跨江发展”向“拥江发展”的大跨越,努力形成新时代杭州城市发展新格局。

  (三)推进“拥江发展”是强化市域统筹发展的内在要求。近年来,杭州坚持以城市国际化带动城乡一体化,深入实施城乡区域统筹发展战略,深化区县(市)协作、“联乡结村”、结对帮扶行动,切实保障改善民生,推动了淳安、建德、桐庐、富阳等钱塘江中上游地区快速发展。实施“拥江发展”战略,是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共享发展理念的根本要求,是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具体行动,有利于进一步加大以城带乡力度,培育经济新增长点,加快新型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步伐,深化城市与乡村互动发展,形成市域均衡协调发展和城乡共富共美发展新格局。

  (四)推进“拥江发展”是贯彻落实国家和省重大战略的有力举措。当前城市发展已进入以城市群为主要组织形式的竞争合作发展新阶段。杭州是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建设、长三角城市群发展等重大战略的重要区域,是我省推进“大湾区、大花园、大都市区”建设的重要平台和主引擎。实施“拥江发展”战略,有利于杭州更好落实国家和省重大战略部署,深化与国际国内城市的开放合作,强化杭州城市发展的集聚和辐射带动能力,加快杭州都市圈和都市区建设,提升杭州在“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和长三角城市群中的地位和能级,增强杭州城市综合竞争力。

  二、总体要求

  (五)指导思想。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围绕杭州市域发展战略布局和城市总体规划,以钱塘江综合保护与发展为突破口,深入谋划推进“拥江发展”,使钱塘江成为统筹城乡、辐射区域的发展轴,更好地发挥钱塘江流域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示范引领和战略支撑作用,助推一流城市和世界名城建设,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新贡献。

  (六)战略定位。优化保护利用,强化功能提升,推动共建共享,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把钱塘江沿线建设成为独特韵味别样精彩的世界级滨水区域,把钱塘江流域建设成为践行“两山”理论的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新驱动发展的经济转型升级示范区、宜业宜居宜游的区域协调发展示范区。

  (七)基本原则

  1.保护优先,合理利用。准确把握钱塘江保护与利用、城市建设与生态建设的关系,坚持保护优先、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在保护中合理利用、科学利用;统筹区域产业发展、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人居建设,完善城乡发展格局和功能布局,提升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质量。

  2.文化引领,统筹推进。弘扬钱塘江文化,注重在文化引领中彰显城市魅力。坚持传承历史、开拓未来,体现纵深历史感和未来穿透力。统筹上游与下游、左岸与右岸、干流与支流、水上与岸上的关系,因地制宜整合提升功能,促进上中下游协同发展。

  3.开放合作,创新发展。坚持改革创新、开放合作、协同共赢的发展理念,深化体制机制创新,推进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先行先试,用好各种资源,发挥市场力量。坚持国际视野、精品意识,体现高水平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高品位生活的要求。坚持发展的延续性和融合性,注重与杭州各项重大战略布局紧密结合,推动整体协调发展。

  (八)阶段目标

  1.近期(到2021年):钱塘江中上游区段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下游城市中心区段两岸地区功能品质显著提升,以钱江新城、钱江世纪城为中心的城市新核心基本建成,奥体博览城和亚运村全面建成,大江东新城核心区、下沙新城、钱塘江国际金融科技中心、萧山科技城、杭州高新开发区(滨江)、湘湖新城、望江金融科技城、之江新城、富阳江南新城、桐庐富春山健康城、建德高铁新区、淳安高铁新区等重点功能区建设取得重大突破,流域地区基础设施和功能配套进一步完善,“拥江发展”展现新形象。

  2.中期(到2035年):基本形成以钱塘江为中轴的市域“拥江发展”格局,基本建成钱塘江生态带、文化带、景观带、交通带、产业带、城市带,成为杭州建设独特韵味别样精彩世界名城的重要展示带。

  3.远期(到本世纪中叶):“拥江发展”战略深入推进,钱塘江世界级自然和人文生态魅力进一步彰显,“世界级滨水区域和三个示范区”战略定位全面实现。

  三、工作抓手

  (九)坚持规划牵引。坚持以人为本、尊重自然、传承历史、绿色低碳的理念,增强规划前瞻性、严肃性和连续性,实现“拥江发展”一张蓝图干到底。坚持规划引领,推进“多规融合”,高起点编制《拥江发展战略规划》和生态带、文化带、景观带、交通带、产业带、城市带等专项规划,做好控制性详规编制工作。加强对之江新城、望江新城、钱江新城二期、萧山科技城、湘湖新城、临空经济示范区、东江嘴、东洲岛、大江东新城核心区、富阳江南新城、桐庐高铁新城、建德高铁新区、淳安高铁新区等重要节点的规划统筹。加强沿线城市修补、生态修复、城市留白,做好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的划定工作。制定《杭州市钱塘江两岸综合保护与利用导则》《钱塘江两岸规划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或指导性文件,制定实施钱塘江两岸保护方面的地方性法规,为高品质开发建设提供保障。

  (十)坚持改革牵引。坚持深化改革、创新引领,建立完善钱塘江两岸保护与发展体制机制,进一步增强“拥江发展”活力和动力。建立统筹协调推进机制,强化水岸统筹、城乡统筹、点线面统筹和上下游统筹,合力合拍推进钱塘江两岸综合保护与利用。加强产业协同发展、重点区域开发建设和投融资体制创新,推动重点产业发展、重点区域建设。完善转移支付制度,探索建立多元化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有效调动全社会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健全重大决策公众听证和专家咨询论证制度,完善民主决策、综合决策机制。

  (十一)坚持项目牵引。坚持以项目为抓手,推进项目目标化、目标责任化、责任考核化,明确路线图、时间表和责任制,推进钱塘江保护与发展,实现“拥江发展”新突破。围绕生态优化、功能提升、产业转型,规划实施一批重大生态保护项目、公共文化服务项目、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和产业项目,带动钱塘江两岸重点区块和重大平台建设。坚持领导联系项目制,加大协调和考核奖惩力度,及时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各类问题,加快项目进度。

  四、近期主要任务

  按照战略定位和阶段目标,以推进钱塘江综合保护与开发利用工程为突破口,采取“控、治、修、建、调、优”综合措施,“六位一体”打造生态带、文化带、景观带、交通带、产业带、城市带。

  (十二)加强保护治理,打造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态带。坚持生态保护优先,加强红线控制、环境治理、生态修复,构筑点线面结合的钱塘江流域生态格局。

  1.构建钱塘江流域生态系统。以保护生态系统完整性为目标,推进主体功能区和环境功能区规划落地,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加强钱塘江干流和浦阳江、分水江、兰江等主要支流河道保护,严守生态环境敏感区和重要生态功能区保护红线。以风景名胜区、饮用水源保护区、湿地保护区、森林公园等区域为重点,保育关键生态节点,保留永久生态空间。

  2.加大环境综合治理力度。加强钱塘江流域上下游和跨界水体水环境治理,协同完成兰江、寿昌江、分水江、浦阳江等支流及中小流域综合治理,深入实施《千岛湖及新安江上游水域水资源与环境保护综合规划》,确保千岛湖和钱塘江水环境安全。常态实施对钱塘江非法采砂、非法捕捞等违法行为的联合执法、综合整治。加大钱塘江沿线地区化工、造纸、印染、冶炼等污染型企业淘汰转型力度,消除流域环境风险隐患,优化区域经济结构。

  3.实施岸线修复与生态修复。加强沿线山体、河岸、湿地、沙洲的生态修复,对沿江可视范围内的废弃矿山、施工场、废弃堆放场,实施清理、复垦或生态化改造。加强钱塘江干流和主要支流防洪排涝设施建设,推进沿江坡耕地及林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提升涵水保土功能。推进大江东江海湿地综合保护。

  牵头单位:市环保局;配合单位:市农办、市规划局、市国土资源局、市经信委、市林水局、市公安局、市建委、市城管委、市农业局、市交通运输局、杭州海事局,杭州经济开发区管委会、杭州大江东产业集聚区管委会以及相关区、县(市)政府(管委会)

  (十三)加强传承利用,打造特色彰显的魅力文化带。坚持纵深历史观,加强钱塘江文化保护与利用,注重  传承与创新,弘扬勇立潮头、大气开放的钱塘江文化。

  1.深化钱塘江文化保护和传承。深入挖掘跨湖桥文化、南宋文化、吴越文化、隐逸文化、海塘文化、江潮文化、围垦文化、航运文化、商埠文化等文化资源,丰富钱塘江历史文化内涵。加强钱塘江板盐技艺、钱塘江传说等非遗项目传承和保护,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传承、研究、展示体系的构建与完善。

  2.加强历史遗存保护与合理利用。加强沿江文保单位(点)、历史建筑、历史街区、工业遗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做好三堡船闸、跨湖桥遗址、四季青碑亭、明清古海塘以及渡口、船埠等历史遗存修缮与保护,更好延续历史文脉。通过功能延续、升级或置换,实现历史文化遗存综合价值提升。  

  3.加快沿江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加强公共环境整体策划与设计,新建、改建一批大型公共文化设施,注入历史文化元素,实现城市与文化衔接、历史与现代交融。推进G20杭州峰会史料展示厅、钱塘江博物馆、南宋皇城遗址公园、严州文化展示区、中国动漫博物馆等文化展示载体建设,不断丰富钱塘江文化时代精神。

  4.提升文化影响力。发挥钱塘江人文及文化优势,加快推进之江文化产业带建设,带动白马湖生态创意城等文创园区和基地建设,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积极开展国际国内文化交流活动,通过钱塘江文化节、钱塘江观潮节、千岛湖秀水节等活动,塑造钱塘江文化品牌,将钱塘江打造成杭州文化交流重要载体。

  牵头单位:市委宣传部;配合单位:市文广新闻出版局、市农办、市规划局、市建委,相关区、县(市)政府(管委会)

  (十四)加强整合提升,打造风貌独特的公共景观带。以钱塘江主线上浦阳江、分水江、兰江3个“三江口”为节点,串联杭州城、西湖、湘湖、千岛湖、钱塘江、富春江、新安江、黄山等风景资源,打造“名城名湖名江名山”世界级景观长廊,进一步彰显杭州城乡特色风貌。

  1.打造钱塘江滨水区域城市景观。推进沿江地区绿地及公共开放空间建设,形成较为完整的滨江公共空间体系。引导钱塘江两岸建筑高度布局,优化天际轮廓线,从结构、形态、风貌、底蕴、色彩、夜景等多角度提升城市设计水平,美化滨江建筑立面,丰富沿江城市景观层次,提升滨水生态景观。

  2.完善“三江两岸”景观生态廊道。以“江南韵味、东方品质”为精髓,以富阳江南新城转型发展、秦望区块有机更新、桐庐最美县城建设为重点,统筹岸线沙洲、低丘缓坡、湖泊河流等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加快富春江两岸景观提升,打造现代版“富春山居图”。以梅城古镇、寿昌古镇和古村落保护等为重点,打造新安江自然与文化交融的特色生态廊道。以保护好千岛湖一湖秀水为重点,提高流域水资源保护能力,推进全域旅游休闲大景区和国家绿色生态发展示范区建设。

  3.完善公共空间服务设施。进一步完善钱塘江流域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标准,优化设施布点、合理配置总量,推进滨江绿地、广场建设,为市民提供运动、休闲、观景、亲水等活动场所,提高滨江公共空间的活力。依托沿江堤塘、滨江绿地和公共空间,打造具有休闲、观光、健身等服务功能的绿道系统,提升滨江慢性空间品质。

  牵头单位:市规划局;配合单位:市旅委、市农办、市林水局,相关区、县(市)政府(管委会)

  (十五)加强互联互通,打造便捷顺畅的综合交通带。以提高基础支撑和保障能力为重点,统筹推进沿江跨  江和水上交通体系,形成多元复合、多向通达、快慢结合的现代化综合交通网络。

  1.加强快速连接通道建设。加快杭黄、杭温、金建、衢建等高速铁路以及绕城高速西复线、临金高速、千黄高速公路建设,构建市域快速交通圈。加快推进杭州轨道交通一期、二期、三期建设,抓紧谋划杭州轨道交通四期建设。

  2.加密城市过江通道。推进望江路隧道、博奥隧道、艮山东路隧道、杭甬高速抬升、铁路西站—铁路东站—萧山机场轨道交通快线建设,研究规划文泽路—新城路隧道、湘滨路—军师路隧道等过江通道,实现跨江通道便捷通畅。

  3.加快黄金水道复兴。加快推进运河二通道等重点工程建设,优化沿江水上交通、旅游码头的布局和功能,构建完善水上巴士交通系统,提升钱塘江中上游航运能力,提高沿江区域水陆联运基础设施配套水平。

  4.完善公共交通服务。加快沿江快速路网建设,完善公交枢纽建设和线网布设,消除近江交通“断点”和“盲点”,深化“城市大脑”智慧交通建设,提升公共交通的通达性和便捷性。

  牵头单位:市交通运输局;配合单位:市规划局、市建委、市旅委、市轨道办、市地铁集团,相关区、县(市)政府(管委会)

  (十六)加强转型升级,打造绿色高效的现代产业带。坚持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加大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力度,推进产业高端化、低碳化、集约化发展。

  1.优化产业空间布局。以构建集约紧凑生产空间为目标,坚持生态隔离、规划留白,加快钱塘江金融港湾、城东智造大走廊等平台建设。实施产业平台整合工程,以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为重点,以特色小镇理念整合提升各类开发区(园区)。

  2.加快创新产业和绿色产业发展。坚持创新驱动,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推动科技创新载体建设,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大力发展信息服务、金融服务、会议展览、人工智能、高端装备制造等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产业高端化发展。突出“生态+”“文化+”,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休闲运动等产业。以钱塘江生态岸线为重点,加快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示范园建设,大力发展休闲旅游、观光农业、乡村民宿、健康养生等产业,实现绿色发展。

  3.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明确产业发展负面清单,加大对高耗能、污染型企业的淘汰转型力度,为新经济发展预留充足空间。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杭州行动纲要》,加大工业技术改造力度,推进“两化”深度融合,继续推进“互联网+”“标准化+”“品牌+”“机器人+”等行动,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牵头单位:市经信委;配合单位:市发改委、市科委、市农办、市旅委、市农业局,相关区、县(市)政府(管委会)

  (十七)加强融合集成,打造功能完备的宜居城市带。坚持城乡统筹、功能联动、协调发展,结合新一轮城市规划修编,统筹城乡空间布局,优化市域城镇体系,围绕钱塘江主轴完善“多中心、网络化、组团式、生态型”的城市框架。

  1.提升中心城市功能品质。顺应现代城市绿色、智慧、人文发展的新理念,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全力办好亚运会,提升钱江新城、钱江世纪城等沿江核心区形象品质,打造高度集约化、品质化、国际化现代都市区,引领整个城市发展方向。

  2.加快县城和特色镇建设。以提升小城镇集聚带动能力为重点,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推动优质教育医疗等公共资源向小城市、中心镇配置,因地制宜发展一批特色鲜明、产城融合、充满魅力的小城镇。

  3.优化美丽乡村建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美丽乡村、风情小镇、精品村落为载体,强化沿江环境整治和景观带打造,形成特色鲜明、生态优美、文化深厚的乡村风情带和精品旅游区块。

  牵头单位:市发改委;配合单位:市规划局、市建委、市农办、市旅委、市教育局、市卫生计生委,相关区、县(市)政府(管委会)

  五、保障措施

  实施“拥江发展”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全市上下必须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强化支撑保障,形成科学实施、协同推进的整体合力。

  (十八)健全组织领导体制。为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市委、市政府建立杭州市“拥江发展”领导小组,负责研究确定全市“拥江发展”战略的重大规划、重要政策、重大项目和年度实施计划,协调跨区县(市)、跨部门重要事项。设立杭州市钱塘江保护与发展委员会,由市钱江新城管委会更名组建。市钱塘江保护与发展委员会承担市“拥江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主要负责统筹制定“拥江发展”重大规划和实施计划、谋划重大政策和工作举措、推进实施重大项目和重要区块开发建设,协调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履行对各实施主体目标任务考核和检查督办等职能。

  (十九)健全统筹推进机制。坚持统分结合,按照“统一规划、统一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统一重大产业布局,分别筹资、分别建设、分别营运”原则,建立健全市与区、县(市)联动机制,落实目标责任制,形成推进合力。沿江区、县(市)和开发区(产业集聚区)作为“拥江发展”实施主体,要建立“拥江发展”领导小组及相关组织,树立“一盘棋”思想,强化大局意识和全局观念,加强区域合作,制定重点区域规划,提出相关配套政策措施。市级各部门(单位)要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提高办事效率,形成推进“拥江发展”强大合力。

  (二十)健全支撑保障体系。加强政策支持,市政府设立钱塘江保护与开发专项资金,支持钱塘江沿线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重点项目建设。加强创新合作,创新投融资机制,推进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鼓励区域内各开发主体及金融机构、民营企业等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沿线建设;鼓励不同实施主体共同开发建设,做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加强人才支撑,建立与“拥江发展”相适应的人才引进培养交流和管理机制,推进高层次和紧缺急需人才队伍建设,强化智力支持。加强法治保障,强化刚性约束,推动“拥江发展”依法实施。

  市有关部门(单位)和相关区、县(市)要根据本意见精神,制定“拥江发展”近期行动计划和年度重点任务实施计划,推动“拥江发展”战略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